< Back to 68k.news TW front page

美中「海底冷戰」 通訊電纜繞路 連接大陸線路發展停頓 增經日本星洲 - 20240514 - 國際

Original source (on modern site) | Article images: [1]

明年3新電纜經港通內地

海底通訊電纜是全球互聯網的核心,負責全球數據輸送的99%容量。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TeleGeography,今年全球會有約14萬公里的海底電纜工程完成,較5年前多3倍,數字增加反映在影片串流和雲端服務擴展下,社會對數據運輸的需求持續增加。

美國與亞洲的數據流量需求強勁,但是一度被視為未來海底通訊電纜網絡樞紐的中國,相關工程數目卻大幅減少。TeleGeography表示,明年只會有3條新的電纜連通中國,這數字不及新加坡的一半,而且全部都是連接香港,而此後就暫時再沒海底電纜連接中國的計劃。相反,新加坡和日本將會繼續有多項長1000公里或以上的新海底電纜計劃,今年後分別有7條和4條落成,連接關島的新電纜更會有9條。

目前連接中國(包括香港)和其他國家地區的1000公里或以上的海底通訊電纜有15條,全部在1994年起落成,中國移動和其他國企有時會與美國公司合資鋪建。不過,自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20年落實「潔淨網絡」計劃後,美國開始禁止中國企業參與和電訊有關的基建計劃,以確保數據安全,情况就出現變化。美國司法部同年敦促Google和facebook母公司Meta修訂鋪設連接洛杉磯和香港的1.3萬公里長海底電纜計劃。計劃在進入最後階段之際,兩家企業倉卒修訂線路,把終點改為台灣和菲律賓,將中港排除在外;一個世界銀行領導、連接南太平洋島國的海底電纜計劃亦將中資排除在外。

美企因應特朗普「潔淨網絡」改走線

此外,在上月10日,美國科網巨擘Google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美與總統拜登會面,宣布耗資10億美元(約78億港元)鋪設兩條海底通訊電纜連接日本、關島和夏威夷。

TeleGeography研究部總監莫爾丁(Alan Mauldin)形容,這些政府與私企之間看似協調實行的措施,是中美之間的「海底冷戰」。

華數據中心全球佔比料跌 東南亞升

海底電纜數目除了影響網絡交通,也影響數據中心選址。美國物業諮詢公司戴德梁行估計,中國的數據中心全球佔比將由2023年的9%跌至2028年的7%,受惠海底電纜網絡覆蓋,東南亞同期比例會由9%升至11%。

(日經亞洲)

< Back to 68k.news TW front page